
什么是電視新聞編寫
電視新聞主要基于電子技術為主,以畫面、聲音為傳播主體,對當前所發生或是近期所發生的事物進行報導。對于社會公眾而言電視新聞媒體報導十分重要,其不僅能為公眾帶來實時資訊,還能豐富大眾業余生活。
電視新聞編寫的特性
1、真實性
真實性是電視新聞的靈魂,電視新聞是對最近事物真相的說明。所以,真實性在電視新聞編寫中居于一個很關鍵性的地位,也絕對不能進行該改變,否則電視新聞就喪失了存在的必要。如今,一些部門在新聞媒體報導中往往夸大事物本身,憑著想象去完成新聞稿件的寫作,由此非常容易將自身思想生硬的強加給新聞當事人,該種情況下編寫出的電視新聞稿件雖然辭藻華麗,但是其并不具備相應的新聞價值,違背了電視新聞編寫的真實特性。
2、文學性
文學性是指那些在進行電視新聞編寫中,新聞稿件的筆者應具備較好的文學素養,這不僅僅是對新聞工作人員文字功底的考驗,同時亦是電視新聞工作人員面臨的重大挑戰,考驗其所學能力向編寫能力轉換。著名報刊記者穆青先生在1960年創造性的提出了“用散文的筆法寫新聞”,提出在新聞稿件寫作中應將散文的自由,靈動,精煉等手法應用進來。對我們來說,在當前進行新聞編寫的過程中,應在闡述事實真相的同時,應讓受眾可以體會到新聞中的文學魅力。
電視新聞編寫的原則
1、視覺規律原則
對于電視新聞來說,其在播出的過程中需要遵循視覺邏輯,嚴格考慮聲畫對位,并且應電視新聞編輯的整體構思﹑布局結構及畫面內容來對新聞稿件進行寫作。在進行電視新聞編寫的過程中,要反應出電視畫面的主要內容,不僅又要做到少而精當,而且要做到主次分明。另外一個方面,電視新聞編寫時還應對關住度較高的事物或是信息進行重點詳述,避免過多的枝葉信息。
2、簡單易懂原則
簡單易懂原則主要是指電視新聞更加多的是一種給受眾“聽”的新聞,因此對于電視新聞稿件的協作要做到通俗化,在進行專業術語宣傳報導時應對其通俗化的解讀,特別是留意對同義詞或是代詞應該謹慎應用,避免也許會產生的歧義。另外一個方面,電視新聞編寫時應該留意做到文字樸實自然、生動形象﹑簡短明晰、形象生動,努力將比較抽象的概念簡單具體化,從此達到更加好地傳播效果。
3、藝術美感原則
電視作為一門藝術,以聲音畫面為傳播方式,需要注重一定的藝術美感,所以只有通過電視新聞畫面和聲音的有效配合,才可以使電視新聞傳播更具有魅力特性,更能受到受眾青睞,而在本質上就要將強對其文稿節奏、畫面節奏的互相配合,從此提高其藝術美感。
電視新聞編寫的現狀
第一,電視新聞編寫過程中,時常存在從事時政新聞媒體報導的從業人員,把心思過多的花費在政竟領導同基層干部聯系關心群眾疾苦上,并未將領導對基層工作指導的要點提煉出,并且在實際寫作中應用大量優美語言夸贊領導。除了這一個之外,在對領導調研等活動進行報導時,時常出現發表重要講話、和群眾親切交談等,身為電視新聞編輯人員,在報導中為我國政黨人員樹立正面形象無可非議,但當前此種狀況已經成為了播報時事政治的流行文風,導致時事政治新聞編輯進入誤區,應用一個寫作模式,導致電視新聞如出一轍。
第二,電視新聞編寫過程中利用到的修辭手法比較少,并且濫用詞語的現象屢見不鮮。例如當前電視新聞中有諸多“高度評價”等流行詞語在電視新聞中廣泛運用。濫用形容詞在實質上可將其理解成對新聞媒體報導對象的尊重,或是對某些疑問與事物的著重強調。但一些具有較強感情色彩的詞語應用到電視節目中,無疑同電視新聞編寫的真實性與公正性需求不符,導致電視新聞可信承度逐漸下降。
當前電視新聞編寫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首先,以時政報導為例,電視新聞編寫中往往存在著從事時政新聞媒體報導的記者將大多數心思花費在了捕捉黨政領導同志聯系基層干部群眾并關心人民疾苦的描述中,沒有真正的提煉出領導同志們對基層工作指導的精髓部分,而是在新聞稿件寫作中大量運用溢美之詞逢迎領導干部。另外一個方面,在進行領導同志調研等活動報導的過程中,常常性的出現“百忙中抽出時間走基層”、“發表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和群眾親切交談"等,作為電視新聞工作人員在報導中樹立黨政領導人的正面形象也無可厚非,但是如今這種情況已經形成了進行時政報導的流行文風,使得時政新聞編寫走入誤區,套用一個模式,千篇一律。
其次,電視新聞習作中還存在著修辭于法質之以及詞語濫用等現象。例如在當前的電視新聞節目中,存在著大量的“重大決策”、“高度評價”以及其他互聯網流行詞語在電視新聞中應用的情況。形容詞和副詞濫用的現象在本質上可理解為對新聞媒體報導對象的友好和尊重,或是強調自身對某些疑問及現象的認識程度。但是部分情感色彩比較強烈的詞語在新聞節目中的運用,無疑與新聞編寫的客觀性和真實性要求不相符,會造成電視信息的真實性極為重要大大降低。
電視新聞編寫創新要點
(一)導語
導語作為電視新聞的開頭部分,是重要的電視新聞編寫組成部分,電視新聞導語的協作應運用比較鮮活的新聞事實和簡明生動的文字來引起其受眾的留意,在這一過程中還應用簡要的言語概括出電視新聞最為本質的內在思想,對于電視新聞編寫來說,國內外新聞研究者統一認為,一片完整的電視新聞編寫稿應至少有一半的時間與精力放在文章開頭部分的寫作上,這亦是未來一段時間內電視新聞編寫創新的主要方向之一。
(二)主體
主體是電視新聞編寫導語之后的重要承接部分,對主體內容的寫作應在充分圍繞導語觀點及提出的問題基礎上全面展開,并引用具有說服力的材料對全篇內容的中心思想進行闡述和說明,是電視新聞主干部分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在進行主體部分內容寫作的過程中,應該留意對語言文字和財材料按安排的嚴密邏輯和清晰層次,按照一定的新聞規律進行新聞材料的消化和提煉。
(三)背景
電視新聞的背景主要是對新聞稿時間的歷史以及環境和原因的說明,其在電視新文寫作中占有重要比例的地位。雖然電視新聞的背景在當前只是作為一種從屬地位存在并為新聞主題服務的,但是對于部分知識性以及故事性比較濃厚的電視新聞來說,其甚至取代了新聞主體成為主導地位。所以對于電視新聞來來說,對該項類型的新聞背景描述,能比電視新聞的內涵更為明了,并賦予了“舊聞”新的意義。由于新聞背景材料在本質上是為新聞主題服務的,所以在進行電視新聞編寫的過程中,應在充分考慮新聞主題需要的基礎上,從實際情況出發抓住主體新聞中的關鍵問題進行新聞背景的闡述,并在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要求的基礎上,對其背景材料進行解釋﹑對比和說明的劃分,從此將其更加好地帶進或是穿插在電視新聞編寫中。
電視新聞稿跟報紙新聞稿件的寫作有什么區別
電視新聞“聽”的口語化特征決定了電視新聞文字稿在編寫的過程中,與報紙新聞稿不一樣;而須有廣播新聞稿之突出特點,即口語化,播音員面向受眾直接口播新聞內容。正因如此,人們形象地把電視比喻為“窗口”和“講壇”,站在這一“窗口”或叫“講壇”“講學”的就是我們的播音員。所以,我們的電視新聞稿猶如一篇篇“教案”。這些文字稿(教案)要讓播音員(教師)傳授給受眾(學生),不淺顯明了、采用群眾易于接受的大眾化語言怎么行呢?不然,既妨礙受眾“聽”,也妨礙受眾“看”,達不到預期的收視效果。這說明寫稿應看對象,要根據受眾謀篇布局。如對同一內容的報導,電視新聞稿與報紙新聞稿件的編寫是有區別的,試比較下面兩段文字。
報紙體:“我們這次洽談會,來的人非常多,對我們來說出乎預料,雖然談成不多,但是我們也感受到非常高興。”洽談會負責人7月10日對我們說。
電視體:7月10號,洽談會負責人對記者說,這次洽談會來的人非常多,出乎他的預料,雖然談成的不多,但他也非常高興。
可以看出,同是文字形式,但電視新聞稿畢竟不是給人看的,而是要讓播音員去說的。既然它的目的是說的、是讓人聽的,那么它必須直接了當地把內容表達出來。同時,要求語言比較簡短,適合播音員配音;其次是應該盡可能采用口頭語言,以適應受眾的聽覺習慣。這正是電視稿與報紙稿在語言風格上的差異。
標題:電視 新聞 模板 什么是電視新聞寫作
地址:http://www.pananda.cn/xinwen/113073.html
免責聲明:文芳閣軟文營銷平臺所轉載內容均來自于網絡,不為其真實性負責,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如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0@163.com,本人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