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張開廣告公司十年,幫顧客打造過無數爆款 campaign,自家官網卻掛著2015年的案例。這事兒在圈里傳為笑談,卻道出個扎心現實——醫者難自醫。今兒咱就掰扯掰扯,廣告公司要怎么破這一個魔咒。
線上推廣得玩點野路子
某深圳互動公司去年整了個狠活。他們把服務報價單做成密室逃脫游戲,顧客得破解線索才可看到價格。結果官網停留時間從30秒暴漲到8分鐘,咨詢量翻了五倍。這種反套路操作,可比正經發白皮書管用多了。
重點說說"內容釣魚術"。杭州某創意公司定期發"比稿失敗案例集",專門分析自己輸掉的案子。看似自曝其短,實則展示專業度。這一個策略——或許說更精確些——這一個逆向思維,讓他們的新顧客轉化率提高37%。軟文的精妙之處就在于"軟"字,如同一池春水藏殺意,收而不露,克敵于無形。
案例包裝要會偷梁換柱
千萬別傻乎乎寫"服務過500強公司"。業內人都懂,給500強做過張海報也算服務過。不如改成"幫某乳業巨頭提高18-25歲網民復購率23%",數據顆粒度越細越可信。有個取巧法子:把服務環節拆解成獨立案例,單個項目能包裝出三五個故事。
學界共識指出,視頻案例比圖文案例說服力高4倍。但別拍成公司宣傳片,學學北京某公司的操作。他們把比稿過程拍成紀錄片,顧客猶豫時的專業建議,比成交案例更具有沖擊力。就像飯店后廚直播,看得見才吃得放心。
顧客轉介紹得設局
石家莊某活動公司玩得溜。他們搞了個"顧客聯盟計劃",介紹新顧客可兌換全年免費設計服務。沒想到建材商把裝修公司介紹來,裝修公司又把地產商拉進來。這一個裂變效應,可比投信息流廣告劃算多了。
重點提防"自來水陷阱"。見過最慘的案例,某公司給轉介紹顧客打九五折,結果老顧客全改當中間商賺差價。后來改成贈送等值增值服務,例如免費年度視覺診斷,既保利潤又顯專業。這就跟健身房賣卡似的,送私教課比打折更具有吸引力。
本人觀點時間
在4A公司實習兩年后,筆者發現個怪現象:越是端著架子的公司,越難接到好活。現在偏愛跟"工作室型"公司合作,他們官網可能丑點,但案例頁都帶著思維導圖和數據看板。
最近幫學長優化官網時做了個測試。把"服務流程"改成"避坑指南",跳出率立馬從68%降到41%。您說神不神?顧客真正關心的不是你怎么做,而是你能幫他躲過哪些雷。
最后說一句得罪人的大實話。小公司別老盯著4A那套,人家靠百年招牌吃飯,你得靠騷操作活著。見過最野的路子,有家公司在競品公司電梯里投廣告,直接撬走對方三個大顧客。這世道,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您說是不是這一個理兒?
標題:廣告公司咋給自己打廣告,實戰派揭秘三大狠招
地址:http://www.pananda.cn/news/114109.html
免責聲明:文芳閣軟文營銷平臺所轉載內容均來自于網絡,不為其真實性負責,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如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0@163.com,本人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