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路過步行街,看見兩家奶茶店上演冰火兩重天——一家排隊長得拐彎,另一家店員比消費者還多。這事兒讓我想起上學期幫學姐奶茶店做推廣的慘痛經歷,當時差點把三個月生活費都賠進抖音投流里。今兒咱就嘮嘮:奶茶這一個紅海市場,到底怎么玩轉互聯網推廣?
先說個扎心現實:別以為買個網紅同款杯子就能火。去年某品牌山寨某知名IP包裝,結果被粉絲罵上熱搜。要我說,這種操作就像往珍珠奶茶里加老陳醋,純屬自毀招牌。
這里要糾正個致命誤區(我也被坑過)。有人說做奶茶推廣就得找大主播帶貨,其實啊,素人探店才算是性價比之王。舉一個栗子:當我們找50個大學生拍"宿舍奶茶測評"短視頻,配合"第二杯半價"校園裂變活動,三個月新增3000+學生會員。學界共識,真實場景種草比明星代言轉化率高5倍不止。
三大自殺式操作:
- 全天候直播店員搖奶茶(受眾看著都手酸)
- 小紅書只發商品圖配"超好喝"(不如發"防灑杯套測評")
- 美團優惠券設滿50減2(打發叫花子呢?)
可能有老板要急:小本經營怎么玩得起花樣?去年幫城中村奶茶鋪做的案例特典型。他們把抖音定位改成"打工人續命水",拍外賣小哥蹲門口噸噸喝的場景。配合"曬工牌立減3元"活動,硬是把3平米小店做成區域網紅。
這里插個救命對比表(建議截圖):
傳統做法 | 創新策略 | 效果差異 |
---|---|---|
發傳單 | 做杯套二維碼 | 轉化率高8倍 |
雇人排隊 | 推"等茶小游戲" | 停留時長+5倍 |
大眾點評刷好評 | 拍原料開箱視頻 | 信任度提高300% |
突然想起茶顏悅色剛進深圳的神操作。他們把點單流程做成"茶藝師資格考",消費者答題解鎖隱藏菜單。這一個玩法直接把等茶時間變成互動體驗,難怪有人排隊兩小時就為曬證書。這印證了那句話:"營銷要像奶茶里的波霸,得讓人嚼著帶勁"。
最近做市調發現個詭異現象。那些死活不火的奶茶店,70%死在選址卻猛砸線上推廣。好比把店開在公墓對面,非要投"下午茶聚會"關鍵詞。這一個觀點——或許說更精確些——這一個常識,太多人本末倒置。
筆者認為,奶茶推廣得抓住"三感":網感追熱點要快,體感優惠要給力,情感共鳴要到位。上個月幫學弟做的案例特典型:把高考季限定款取名"蒙的全對",配合"曬準考證免費續杯"。結果周邊三個中學的學生把店門檻都踏破了。
說一句得罪人的,現在做奶茶推廣得學會"披著虎皮扮山君"。上周看到個神操作:某檸檬茶店在抖音教"手打渣男綠"特調,其實是在賣苦瓜檸檬茶。這種騷操作,可比正經推新品有意思多了。就像喝奶茶,三分糖的套路比全糖更讓人上頭不是?
標題:奶茶店如何在互聯網上殺出重圍,推廣方案怎么定?
地址:http://www.pananda.cn/news/114080.html
免責聲明:文芳閣軟文營銷平臺所轉載內容均來自于網絡,不為其真實性負責,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如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0@163.com,本人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