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見過凌晨四點的蔬菜批發商圈嗎?上個月山東壽光的老李蹲在自家大棚門口發愁:剛換的新膜,怎么西紅柿葉子還是泛黃?這事兒整不明白,今年收成又得泡湯...今天咱們就嘮嘮,賣大棚膜的咋寫文案才可以讓老農民掏錢?
為啥你的大棚膜賣不動?
去年幫河北經銷商改文案時發現個怪事——他們使勁吹物質多先進,可菜農就關心三點:
- 透光率夠不夠讓黃瓜早熟7天
- 下冰雹能不能扛住
- 開春換膜時兩個人能不能搞定
(說個真事)蘭陵有個菜農把兩家品牌的膜各蓋半邊棚,結局左邊茄子比右邊早上市10天,這對比圖被經銷商掛門口,當月銷售額直接翻番!
三大黃金賣點得這么嘮
別整那些虛頭巴腦的參數,記住這三板斧:
- 算賬要具體:別說"壽命長",改成"比普通膜多撐兩茬豆角"
- 痛點要扎心:重點不是防老化,而是"省得半夜起來補破洞"
- 場景要鮮活:把抗紫外線轉化成"晌午頭進棚干活不頭暈"
山西運城有個經銷商更絕,把新舊膜下的西瓜甜度檢測報告貼滿農資店,現在周邊六個村都認他家牌子!
寫文案最怕犯的三種錯
前年去河南調研時發現些啼笑皆非的案例:
- 把克重單位寫成"g/m3"(農民大哥直撓頭:這啥玩意兒?)
- 吹噓進口原料(大爺撇嘴:俺要能扛西北風的,管它哪國的)
- 光說優點不提安裝(結局菜農買回去發現兩人抬不動)
突然想起來,膠東半島有家廠子特聰明,直接把膜的重量寫成"相當于三袋化肥",這下老鄉們全明白了!
好的文案都在地頭里長著
你猜怎么著?去年碰到個經銷商,他把顧客分成四類人:
- 精打細算型 重點說每畝能省多少卷膠帶
- 跟風從眾型 掛出"本村已購187戶"的告示牌
- 技術鉆研型 提供不一樣光照條件下的作物對比圖
- 著急上火型 主打"今天下單明天就能鋪"
濰坊有家店老板更具有意思,把自家膜的壽命寫成"能熬過孫子中考",這土味說法反倒讓老頭老太太搶著買!
殺手級素材這么攢
跟農科院朋友偷學了個妙招——記錄不一樣天氣下的棚內數據:
- 三伏天正午溫差對比
- 連陰天累計透光時長
- 膜面結露速度測試
壽光商圈里真有經銷商這么干,把熱度計直接插在演示棚里,讓數據自己說話。據說有個大姐看了十分鐘,當場定了二十卷!
說一句實在的,這行混了五六年發現個規律:好賣的大棚膜文案,得讓五十歲種菜大叔能邊抽旱煙邊看懂。對了,你聽說過有人用二十四節氣歌改編賣膜口訣嗎?下回趕集可得留心聽聽,保不準能逮著個現成的爆款模板!
標題:大棚膜營銷怎么做?老農教你三招讓銷量翻倍
地址:http://www.pananda.cn/xinwen/117948.html
免責聲明:文芳閣軟文營銷平臺所轉載內容均來自于網絡,不為其真實性負責,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如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0@163.com,本人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