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場景重現】
凌晨三點的書房,王先生盯著空白的文檔發呆。父親凌晨在醫院離世,家族群不斷彈出消息:"什么時候發訃告?""追悼會流程怎么定?"。他抹了把臉,光標在"沉痛宣告"四個字上反復閃爍,卻怎么都寫不出第二句話。
【痛點拆解】
依循殯儀師李芳從業12年的統計,87%的家室在治喪時面臨三大寫作困境:
- 時間緊迫:需在24-72小時內完成訃告、答謝詞等文書
- 情感克制:既要傳達哀思又不可以過度煽情
- 消息準確:需包括治喪流程、生平事跡等20余項要素
【化解方案】
我在殯儀館觀察了30份模范訃告,總結出"三階寫作法":
第一時期:消息采集(耗時1小時)
- 制作親屬聯絡表(見圖1),按叔伯-同事-好友分級通知
- 用錄音筆錄下母親回憶:"他當車間主任時總帶著搪瓷杯下車間..."
- 翻找老照片時留意帶有時間戳的合影,如"1998年全家游西湖"
第二時期:模塊化寫作(參考模板)
[生平篇]避免寫成流水賬,抓住3個記憶錨點:
生于X年X月,卒于X年X月
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徒步200里背回全家口糧
[治喪篇]重要細節加粗標注:
"追思會定于6月18日10:00(*南門停車場有接駁車)"
第三時期:情感校準(核心步驟)
將初稿朗讀給三位不一樣年齡親屬聽:
- 姑媽聽到"父親最愛腌糖蒜"時突然落淚 → 保留細節
- 00后表妹問"叩謝至親"什么意思 → 撰改為"感謝各位陪伴"
【場景化器械】
突發狀況應對清單:
- 發現逝者真實生日與身份證不符 → 用"在我們心中永遠是..."
- 子女在國外無法趕回 → 添加"云追思"直播間二維碼
- 訃告發錯群 → 立即補發《致歉聲明》(附模板)
【真實案例】
張女士用此法寫的答謝詞,讓二十年未見的父親戰友專程從新疆趕來。文中"父親總說援疆時吃的皮帶面最香"的細節,讓老人們在葬禮后自發組建了追思微信群。
<寫作心法>
執筆時不妨泡一杯逝者生前常喝的茶,當茶香氤氳時,那些被瑣事掩埋的記憶自會浮現。文字的熱度不在于修辭技巧,而在于你握著鋼筆的顫抖,在稿紙上留下的那滴暈開的墨跡。
標題:三天內要發訃告?手把手教你寫好長輩追思文案
地址:http://www.pananda.cn/xinwen/114811.html
免責聲明:文芳閣軟文營銷平臺所轉載內容均來自于網絡,不為其真實性負責,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如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0@163.com,本人將予以刪除。